大般涅槃经》(梵语महापरिनिर्वाण सूत्र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是大乘五大部经(1般若部、2宝积部、3大集部、4华严部、5涅槃部)涅槃部的第一位。

大乘佛教的涅槃经与《阿含经》中的涅槃经(巴利经藏的大般涅槃经长阿含游行经等)有一样的名称,两者背景同为释迦牟尼佛在般涅槃(入灭舍寿)前开示教法,但旨趣与情节不同。大乘涅槃经的要旨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1]

讲述《大般涅槃经》的法师称为“涅槃师”,在南北朝至初唐时期极为盛行。

历史

学者一般相信,大般涅槃经的核心部份于公元2世纪至3世纪间,在南印度结集而成。[2][3]

在3世纪时,由法显首次在中国译出。最早只有“前分”或“初分”(相当于法显本,或昙无谶本的前十卷)[4],后昙无谶由于阗取回后三十卷,称作“后分”,形成四十卷本[5][6]

版本

梵文本

梵文原本已遗失,在20世纪初发现数个残片,残片内容合计不到40卷本的百分之一,但可以对照汉译本。

  • 日本高野山

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在日本高野山发现梵文残片,转写为拉丁字母后出版。

  • 英国大英图书馆

大英图书馆所属印度事务部图书馆中收藏,编号为No.143. SA.4。原在中国和阗出土,1903年前后被英国驻喀什噶尔中国事务特别助理收购,送回英国,由英国学者研究后出版。称为Hoernle Manusc。此外,还有另一个残片,编号Kha-i-89。

  • 俄国圣彼德堡

收藏六个残片,称为Petrovsky藏品,由沙俄驻喀什噶尔领事,在和阗一带收购。由学者G.M. Bongard-Levin研究后出版,其中一个残片可与英国编号Kha-i-89拼成一页。

汉译本

  • 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凉玄始十年(421)译出[8][9],又称为北本。其初分五品即前十卷。
  • 慧严、慧观、谢灵运,据法显本与北本,会集成《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又称南本。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出。

藏译本

藏传本有二本

  • 一由胜友(Jinamitra)、智藏(Jñānagarbha)和天月(Devacandra)所译,时间可能是在9世纪,由梵文本译成,相当于“初分”本。
  • 另一译本由昙无谶本转译成藏文,时间约在11世纪。

蒙文译本由藏译本转译为蒙古文。

粟特文本

20世纪初,德国考古学者在新疆吐鲁番发掘出大量文书,其中有由粟特文的大般涅槃经残片。由F. W. K. Müller研究、转写后出版,收录于Soghdische Texte.Ⅱ中。F. W. K. Müller认为此译本由昙无谶本转译为粟特文,但其中有几段与汉译本不同,可能参考了另一个译本。

突厥文本

北齐书》记载,齐后主时,曾由刘世清将汉译本大涅槃经转译为突厥文,送给突厥可汗,时间约在6世纪[10]。《隋书》记载,突厥他钵可汗曾派人至中国求取涅槃经,应是指同一件事[11]。突厥语译本没有流传下来,目前也尚未有考古发现。

内容

大乘“般若”明无我,讲“真空”;大乘“涅槃”示真我,讲“妙有”。由于此“有”不是对立的现象之有,故称“妙有”。大乘《大般涅槃经》伸延般若、法华、华严等大品类经之思想,以对治认为涅槃是永远沉寂的消极涅槃观。大乘《大般涅槃经》是阐释大乘“妙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经典。

大乘《大般涅槃经》宣扬的中心思想,其所环绕者原不出于“法身常住”,及“悉有佛性”两个命题,而这两个命题,又关连到佛陀的大般涅槃。本经之出,乃是为对治部派佛教的涅槃思想而产生,其主张肯定佛陀法身永恒存在,决非油尽灯灭而虚无。[12]

经中将涅槃定义为[12]

  • 一、善男子,涅槃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夫法性者,无有灭也。(长寿品第四‧卷三‧十四)
  • 二、如来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是无尽,无尽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决定,决定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相品‧二十二)
  • 三、云何名为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是名涅槃。(卷二十三‧十)
  • 四、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卷二十三‧十三)
  • 五、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言果。云何为定?一切诸佛所有涅槃常乐我净,是故为定,无生老坏,是故为定。(卷二十二‧五)
  • 六、云何为定?常乐我净。在何处耶?所谓涅槃。(卷二十‧四)

结构

最早有“河西五门”,出自协助昙无谶译经的凉州道朗,为初期诸师讲习此经的指南。后有“婆薮七分”,源于世亲的《涅槃论》,为地论师所用。另在江南又有山门法朗的“兴皇八门”说,三论师所凭借。但于后世传播较广的,则为天台五祖章安灌顶的“五门分科”说。

More information 婆薮七分 [13], 五门分科 [14] ...
婆薮七分 [13] 五门分科 [14] 大般涅槃经 (南本)
三十六卷二十五品
大般涅槃经 (北本)
四十卷十三品
大般泥洹经 (法显本)
六卷十八品
不思议神通反示分 召请涅槃众 序品 寿命品 序品
大身菩萨品
成就种性遣执分 开演涅槃施 纯陀品 长者纯陀品
哀叹品 哀叹品
正法实义分 长寿品 长寿品
金刚身品 金刚身品 金刚身品
名字功德品 名字功德品 受持品
四相品 如来性品 四法品
四依品 四依品
邪正品 分别邪正品
四谛品 四谛品
四倒品 四倒品
如来性品 如来性品
文字品 文字品
鸟喻品 鸟喻品
月喻品 月喻品
菩萨品 问菩萨品
一切大众所问品 一切大众所问品 随喜品
方便修成分 示现涅槃行 现病品 现病品 (无对应)
圣行品 圣行品
梵行品 梵行品
婴儿行品 婴儿行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离诸放逸入证分 问答涅槃义 师子吼品 师子吼菩萨品
慈光善巧住持分 折摄涅槃用 迦叶品 迦叶菩萨品
显相分 㤭陈如品 㤭陈如品
Close

注释

  • 世亲《大般涅槃经论》
  • 世亲《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 梁‧宝亮《大般涅槃经集解》(南本)
  • 隋‧净影慧远《大般涅槃经义记》(北本)
  • 隋‧吉藏《涅槃经游意》
  • 隋‧章安灌顶《大般涅槃经玄义》(南本)
  • 隋‧章安灌顶《大般涅槃经疏》(南本)
  • 日本‧守笃本纯《涅槃经会疏》(取灌顶《疏》分会)
  • 新罗‧元晓《涅槃宗要》

考证

本经之编集,据横超慧日先生所考,曾经有过大约七次或八次的增编。其所以不能完全统一它的思想理路,自是与此逐渐增编的原因有关。经中之矛盾思想,有时极为尖锐,例如沙门四果,在德王品中遭受贬责,于四依品中却特为称赞。以大乘经典之发展史看,本经之出,晚于般若法华华严等大品经类[12]

根据《止观辅行传弘决》,传为若那跋陀罗、会宁共译的《大般涅槃经后分》二卷(又称新后分、茶毗分)本入伪目,至大唐刊定始入正经[15]。另外“东塔律宗”怀素律师按“佛物得买供养具”认为茶毗分恐非真[16]

天台宗又以《像法决疑经》为《大般涅槃经》之结经,往往引用之。《开元释教录》则列《像法决疑经》于伪妄乱真录,因此刻本藏经皆不收。

图片

引用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